星期二, 3月 20, 2007

你還愛___嗎?

318後有感,匆匆。

這十年過得異常快,就譬如心理上我仍會覺得回歸未久。

我還是能很清楚記得,十多年前,十年前,居住在香港這個小城的人們,最惶恐,莫過於,失自由。

那時有些同學的背包上扣著小章,上面寫就的,就是珍惜你日後將會失去的。

但,真正失去時,卻是無聲無息。

回歸後臨立會旋即還原公安條例惡法,其惡果隨時間漸次形相盡現,爪子也越收越緊。

318遊行,我在本土行動「我們的家園」的隊伍裏,再次感受到自由的邊界線。那是很物質存在的一條邊界,由特區政府的軍裝警員、便衣警察以肉身來劃限。他們站在我們的兩邊,越收越窄,意圖令那張美麗的百家布banner不得張揚。

沿途的諸般阻擾與全程多角度的追蹤拍攝,並未能打擊我內心的微笑,但最後在皇后,我還是無法不憤怒。在皇后碼頭,當重建區的街坊發言時,班差佬竟然圍上來意圖中止街坊的發言。後來更得知,在晚會結束後,有街坊和出席的朋友,竟遭尾隨跟蹤,並被索取身份證。詳見︰高聲呼喊:這是我們的家園!

這種極度粗暴的行徑,就在那一柱意欲與國際接軌的金融中心,和與國際文化藝術接軌的大會堂,之間,的一小塊土地上發生。那些處處圍伏但卻異常明顯的便依(數量與當時留下來聽詩歌、演唱的朋友,幾乎可成一對一),令我對這個城市頓感陌生與哀傷---儘管那些熟見卻不相熟的面孔和話語散發的力量起著反向的作用。

但真正致命的,是這種對自由的侵犯已難以觸發垂注的「興趣」。泛民的搶咪內訌夠juicy,才爭得了一角版位;而政治明星欠奉的遊行隊伍,又誰來垂注哪個香港市民的什麼權利被如何侵犯了。係咁架喇。係咁架喇之下是公民權利大倒退。卻習以為常。就如沒發生過一樣。

請理解,我在講的是,在這個自詡國際都會的香港,竟有市民因為參加了遊行,和在公眾場所的皇后碼頭聽詩歌朗誦和跳舞,之後就被便衣警察跟蹤和索取身份證﹗這裏的重點不是你認同遊行的內容與否,而是你是否確認作為公民應有的基本權利﹗

昨天一整天仍縈繞心頭的問題,這是我曾認識的香港嗎?這是我的父母為著脫離中共專政而著陸的香港嗎?連在公共空間發表言論、唱歌、跳舞的權利都成了警方選擇性檢控下的酌情?是這樣嗎?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這就是你曾高唱過的愛自由為自由嗎?你能輕易用「唔關我事,我又唔遊行,我又唔搞搞震」來打發你對自由的追求嗎?

是因為又失又忘?還是「自由」二字從來都只有太輕率的詮釋,或欠缺詮釋,所以最廉價的馬與舞,北上求生就足以買斷這兩個字?

真的是這樣嗎?香港人現在最在乎和最熟悉的,就只是消費者權益?

惡法之所以能發惡,正是因為太少的公共空間未能孕育更多的公民。

5 則留言:

匿名 說...

這實在比纏繞在自身上陰魂不散的感冒菌更叫人窒息.

抱歉我沒能跟著你們... 很想知道那塊百家布的那一根絲線變成了危害公眾安全的暗器.

匿名 說...

熊一豆,真好你把要說的話都說出來。

當場我都極度失望和憤怒,你說「泛民的搶咪內訌夠juicy,才爭得了一角版位;而政治明星欠奉的遊行隊伍,又誰來垂注哪個香港市民的什麼權利被如何侵犯了。係咁架喇。係咁架喇之下是公民權利大倒退。卻習以為常。就如沒發生過一樣。」

猶豫好不好把類似的想法寫出來時,我竟擔心寫左之後,第一都是冇人理,第二就是我自己都要以「係咁架喇」為這好像甚麼都沒發生的結局打完場。

看著公民這兩隻字,再望望這兩隻字的主流用法,再想想走出來參加選舉的梁家傑所屬的公民袋,唉。香港真係冇野叻,除左掏空語彙的一切積極步意義。

Gelming 說...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Gelming 說...

熊一豆你說得對,我們欠缺的是孕育更多公民的公共空間。

(好遺憾,因家裡有事(老婆和小B)沒有出席)。且讓我發點牢騷﹕

3.18遊行早給約化成為只是爭取「普選」的活動。

香港人是很「權宜」和實際的﹕朋友寧可花幾個月,每星期兩三次練馬拉松,幫手成就「盛事之都」的美譽,也不會參加與經濟沒關係的遊行。他們認為,不能改變的,就得接受「係咁架喇」(又正如增蔭權在「辯論show」埋尾說,叫我們接受現實); 既然預左少人去,倒不如不去,以免自暴其短﹔既然經濟已經好了,到不如多花點時間在職場上,或者商場裏,全情投入物質生活不是更好嗎。又或者,好好解決「個人」事務更實際吧!……

其實,我想我們寧可相信「虛擬」,活在「虛擬」(虛擬的選舉/辯論、「魔警」案報道、消費生活、「經濟」狀況…..)也不願意投身現實吧!

熊一豆 說...

Trancelove,呢期啲菌真係好惡,要小心﹗就係囉,話塊布會危害公眾安全都講得出---雖然如果有個東方不敗出手相助都唔係壞事﹗

阿野,其實也有猶疑,尋晚訓到落床都係諗住算數,講來講去都係嗰幾句,自己都悶氣。但始終都係有強烈嘔吐的需要,同埋,寫,係自己唯一能做的。"掏空"或者還不至於太惡劣,因為即係咩都未擺入去。

gelming,其實是很奇怪的,我們的社會中主導著那麼些程式,民主(只)=選票,選票=福利(慈善或是更恰當的用詞)=經濟衰退。

要把民主和個人在貼身生活中的權利實踐連結起來,真的很難。現在的情況就是很割裂。那一堵堵的屏風樓,彷彿就是無法在廣泛的層面與參與規劃、健康、生活質素等連結起來。所以,政治還是可以輕易地"唔關我事"。

經濟的迷湯真害人不淺,只為了買一個意識結構上的安全感,先不會去問經濟增長中自己是否必然有份,其次更不會問獨沽一味的"經濟好"是否必然代表好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