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23, 2007

原地保留或重置︰繆之千里的選擇


(補充︰昨匆匆就文,未及解釋行文之背景原委,在此補上。現政府似有意另覓地方,重置皇后碼頭。但原地保留和重置,是完全不同的規劃考慮、政治考量,後果 及意義也是差天共地。為免有未了解事件的市民或過客,誤會政府的重置技倆為讓步或雙贏,特此著力闡釋兩種處理的重大分別。不在原地的皇 后碼頭還是什麼皇后碼頭?﹗一如赤柱的美利樓不再是美利樓,只是又一幢大型商場罷了﹗原地保留天星、皇后﹗保留愛丁堡廣場﹗這個城市需要有能夠辨別差異的能力,而不是「差不多」和「是但」。)

以 前經常走夏愨花園通往演藝的天橋。那天橋不好走,梯階的寬度距離好欺人,一步一級太遠,一級兩步又嫌太短。沒法走得出一種一勞永逸的輕鬆節奏,結果,每一 步都要好專注腳下,調整步履。是那天橋階梯令我意識到梯級與步履的不必然吻合,還有預設的失效。後來漸漸喜歡走那天橋了,我稱那為思考的階梯。

原地保留天星及皇后碼頭,就是這個城市的思考階梯。

維港將再被填窄,似是無可挽回,那就更要在新填地上保留天星與皇后。陸上碼頭,異目嗎?當然。

這個城市在粗鄙發展主義肆虐下,需要的正正是令人從空間的「順理成章」中突然跌落的,異﹗

也就如,詩,打破慣常的語理邏輯。

來這樣想像,在日後由維港公共資源換取而來的地皮上,天星和皇后,將如那陸上駐舟,成為過路者步履的頓號與問號。熟悉或不熟悉這個地方的人,都不可逃避去知道,這兩座碼頭的位置所標示的,是惜日的海岸線。

於 是問題就會跟著來,為什麼要填海?於是答案也就跟著來,因為政府要賣貴地賺大錢、發展商要發展再一座的大型商場、私家車要需要道路。也只有這樣,問題才可 以被問下去,為什麼那麼珍貴的維港資源要再度被侵吞?為什麼公共空間要化作私人資產?為什麼在空氣已染污得不能再染污下仍鼓勵路面交通、並要路人讓道?更 多的商場只會帶來更多的交通流量,那是否要繼續填海來疏導?

這樣導向城市發展的問題,只有令人異目的陸上碼頭,才足以以自身提問。

所 以,要回應路人的頓號與問號,光是原地保留天星和皇后,尚且不夠,整個由保護維港開始的行動(及其力挽狂瀾之不果),一直到特區政府漏夜毀鐘樓、拘捕保衛 碼頭者的劣行,枝枝節節,都應以萬言書,立於碼頭為誌。若輔以圖片及錄像,甚至不要復修天星鐘樓改而展示碎片與赤裸的機件,兩座碼頭也就自然成了當代歷史 教育館。不是那無痛無癢收藏死物之博物館,而是充滿張力的歷史紀錄。大概如此,才不枉「保育」二字,不致落入當下花瓶式的修辭運用。

又 再這樣想像,那皇后碼頭被移至日後新填地的維溝邊上,當那路人跨過一座又一座商場、經過一個又一個封閉的冷氣空間,他/她的沿途經驗,只能是那「順理成 章」。若來到(偽)皇后碼頭,仍能領受一絲海風的話,他/她攏了攏吹亂的頭髮,逞知地向同伴解說︰看,這叫皇后碼頭,以前呢,那個英女皇,就是在這裏上岸 的。又或許有那較細心的路人,指著碼頭上一塊不起眼的牌子(當然已善意地預設了會有這樣的牌子)說︰不對啦,不對啦,這碼頭以前不是在這裏的啦……在別處 搬過來的……(然後回頭看了看那龐大的摩地)……也說不清那裏啦……反正填海啦……

哦……香港嘛,是填海的,整個就是填海填出來的……
對對……地少人多嘛,地不夠用嘛……
這個維多利亞港嘛,也是可以的,不過嘛……煙霞太厲害,什麼都看不清哩……
不要緊,不要緊,這邊看不清楚,咱們可以乘船到對面去,那不就看清了嗎……
對,坐船很快的,不用三分鐘就到,比泡個方便麵還快哩……
對對,香港嘛,就是什麼都方便,什麼都快……
喏,船碼頭就在那邊,看見了嗎,那個像童話世界的鐘樓那邊……
哦,看見了,看見了,就跟咱們前天去迪士尼的一樣嘛……
對啦對啦,這就是,香港嘛……

重 置碼頭,就是抹煞歷史。(女皇的殖民權威、殖民政府炒賣地皮謀香港人的地香港人的利、六十年代殖民政府調整管治政策後的天星大會堂建築形態、66年從民生 引發的反殖意識、回歸後被延續的地皮發展主義、廿一世紀初的保護維港行動、06年的保留天星皇后抗爭、爭取公共空間的抗爭…………………抹掉抹掉抹掉全都 抹掉………………
0 0 0 0 0 0 0 0 0 Welcome to the Disney World﹗)

原地保留天星皇后,或重置,是一種歷史的選擇。而歷史,不是博物館,是生活。

(相片由阿迪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