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11, 2007

美感與文明

1.

圖(1)

圖(2)

這個想寫很久了。

去年暑假一段綿密的鑽地聲之後,就發現美孚某區域的長凳,變成了圖(1)的樣子︰以前的紙皮石全被剝去,光溜溜如扒了皮的豬,並重點是,刷成了這令人肚皮發癢的粉綠色。

美,雖說主觀雖說不存在絕對,但,其相對性還是有的。

再怎麼說,都以難說服人那堆癱軟的粉綠是可愛,尤其較諸沉穩謙厚的墨綠紙皮石。

從圖(2)可見,以前略有損破,即使配不回顏色完全相同的紙皮石,也會以相近的顏色補之。效果也是可以接受的,反而平添一種歲月的厚度。如今的扒皮之舉,想見主要是出於「工程」的年度需要(那些長凳並不見得已破損得不能再用),而在這個前提下則能省即省,從頭到尾只刷一刷豈不快哉?無論人工、材料,具節省。

另外,也請留意地上的紅磚塊,哎不,稱之為「紅」尚嫌不妥,那也是同粉系的產物,彷彿劣質化妝品,經一場雨就落了個面目模糊。

這座三十多年的舊屋苑,在粗鄙發展主義下,難以倖免且見微知著。自從平台九如台之池中物同樣被粉嫩系雕塑取代、萬事達紅木橋被「發展」成冷金屬之後,想不到連最基本的標誌顏色也在潰散。

可想見,當年屋苑落成,對這些裝飾性的設計並圖案,是有全盤考究的,並且亦建立了屋苑鮮明的形象。只要一見到這種排列的紅磚塊,就認得出是美孚。否則,何不一開初就都粉刷了事?﹗那是一個對顏色、質感、空間,有敏感度、有要求的時代。

而今,掌控美感經驗的管理人員,只怕都是劉姥姥。(真想不出那隻綠色適合用來刷什麼東東?但不幸同色系卻常見於當代公共屋苑牆身。閱《錦繡藍田》驚見前人竟會耗費精神時間於公屋外牆繪龍,張開口良久。稱前人也不過幾十年。)

也不對,真要是劉姥姥可能倒什麼也不刷了,光著個石凳子就石凳子。

2. 文明……人

新聞時段駭聞北京定每月11日為排隊日。鏡頭之下是一眾頭髮半白的老者手執紙張、朗聲宣誓︰要做個文明人﹗而宣誓畢贈送禮物一環,轉頭一轉,數以萬計之群眾即立時發揮蜂擁本色。

我的媽呀,有更超現實嗎?現實至此,馮小剛之流也該轉行了。

到底是去國久矣,我們即便小時候也不至於如此來向「五講四美」交心啊﹗

我於是想起了《富貴逼人來》之類的過氣賀歲片,出門拜年前總有幕叫眾閨女要顧儀態、不要飛身撲向「利是逗來」的庭訓。但這種慣技只適宜關起門來補補粉,現卻硬要禮見於國際電子媒體,可真是拉開肚皮還要拍兩拍︰仲有最靚既豬腩肉……

一切都是奧運惹的禍。有如此排隊日,國奧怎麼踢踢什麼,又何稱奇?﹗

再來看文字媒體的報導,特別是最後一段︰「張慧光說,北京人還必須戒掉賽場上的京罵,圍繞今年將舉辦的二十三項奧運測試賽,北京將著力培養市民文明觀賽的質素,讓人們在賽場上沒有粗口。」

想起船頭尺的慘淡下場,我嚇然覺得十年匆匆,香港真的是回歸了。

(被迫著update後的版本,字款及格式經常有自己極強烈的意志,唔知想點)

7 則留言:

熊一豆 說...

唉,呀美人,工程總令我想起老夫子漫畫的常用題目︰耐人尋味。
荔枝角公園裏的工程,如果我沒記錯,從開始到現在,從不止息……好好的一塊地、好好的幾棵樹,掘來掘去、搬來搬去……這種年度預算的循環遊戲,到處都在繼續。

匿名 說...

那些紙皮石,就是我的愛哩。
對我來說,是一些不可去掉的美好回憶,我意思,不是因為要有集體回憶才應該保留的。
是一個地方不應抹去的歷史。

208/209 說...

208: 關於建築美醜,唉~!!!

209: 一直家住紅磡區.剛開始住紅磡灣中心,整個屋苑的公用設施由花園的地磚,花槽,坐椅都用同一款理工大學紅磚砌成.這是八十年代.

208: 當時看慣了不覺什麼,後來中一那年搬入黃埔花園,先驚覺,嘩,乜可以醜得咁交關?!這是九十年代.

209: 十六年後的今天,仰望隔壁的海逸豪園,黯然發現原來黃埔花園其實好靚架啦...

Dead Cat 說...

拆樓不計,香港是一個不停裝修的地方,這些不透明紙皮石已買少見少,可惡的是,它們未折舊就被換掉. 我們常被嘲笑盲目懷舊,但他們總不明白,每個年代的建物都有存在的理由.

我常希望有自己的房子時要用哪種哪種的紙皮石,但房子依然沒有,而紙皮石已在各裝修才料店絕跡.

我很擔心有一天地鐵公司會換掉那些淨色紙皮石(美名是琉璃馬賽克),因為在我住那區的站,他們已換走了部分綠色地有白色'合桃肉'的地磚(樣子好像一種中式糖但我又說不出名字)

熊一豆 說...

晨,如果紙皮石和紅磚塊不再的話,美孚就不是美孚了。

208/209,咁睇嚟,簡直要為黃埔花園飲杯﹗

Dead Cat,中式糖有核桃的應是南枣糖吧?斷估唔會係紐結糖,淨係個名就唔中式。話時話,好似得好少中式糖,大白兔話梅陳皮梅。

咁你附近個站,換咗咩地磚?

其實香港六、七十年代,好多外牆都用紙皮石,利東街有間洗衣舖叫巧華,門面啲圖案好靚,好特別。我每次見到呢啲圖案,都會去諗設計同埋落手砌(都可能係同一個人)既人,一定不會是對生活毫無感受的牛嚼牡丹之輩。

要數超級自我中心的大悶蛋,就想起那些揚言要罩住個城市開大冷氣不要街道只要商場不要天然種植只求基因改造的當代「凡根思癱」,心裏就會生起個千手觀音。我當然不是觀音,所以那一千隻巴掌好明顯不是用來彰顯慈悲的。

熊一豆 說...

雖然我到過的外國地方不多,但較少見到其他國家的人有吐痰這種生理需要。我的意思是,似乎別國的人民較少有咳痰的需要,而非同樣多痰但以紙巾包棄。

我猜呀,一來是國內空氣質素差,二來是大家都練就了咳痰的絕技。咳痰,並不是人人都曉的。我就唔識。

熊一豆 說...

係真架,我睇中醫經驗豐富,睇中醫好多時是沒有病人私隱可言的,常聞對白如下︰
---有冇痰?

---有

---咳唔咳到?

---ar……唔識咳。